可以看到,在履約截至期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
碳交易量很少,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但在2014 年6 月30 號之前兩周 內(nèi),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碳交易量急劇增加,價格也因需求的拉動而出現(xiàn)短暫的回升,但在2013 年的交易履約期過后,碳交 易市場又恢復不活躍狀態(tài),價格小幅下行。這代表了我國碳交易各個交易試點的大致情況。
另外,截至7 月15 日,廣東省
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平臺累計發(fā)放1112 萬噸,成交金額共6.67 億元,碳排放市場累計成交 119 萬噸,成交金額共6532 萬元。配額競價平臺和碳排放交易市場累計成交1231 萬噸,累計成交金額7.32 億元。目前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的總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均居全國首位,并分別占據(jù)全國
碳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和七成以上。目前,我國七大碳交易試點有五個已完成了第一個履約期,其中
北京市的地履約率50%,其他城市的履約情況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