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能低成本地為光伏電站融資嗎?
余額寶之路不通。那么,假設阿里自己搞一款類似余額寶的產(chǎn)品“PV寶”(為避免和那款叫“光伏寶”的軟件撞車),也從老幼婦孺和被老婆強制資金歸集的男性白領那募集十塊八塊的微量資金,然后匯集起來專門投資于光伏電站。那么,“PV寶”能低成本地為光伏電站融資嗎?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擋在前
從投資學的角度看,風險溢價是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增加所要求的額外報酬,即所謂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是也。簡單來看,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等于無風險收益率與風險溢價之和。故而,投資項目的風險越大,風險溢價就越高,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項目的融資成本)也越高。舉個好懂的例子,現(xiàn)在流行的P2P網(wǎng)貸平臺平均15%的收益率中,絕大部分其實是投資者對其高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
余額寶能用4%-5%預期收益率吸納資金的核心,就在于其投資對象(貨幣基金)極低的風險溢價。顧名思義,貨幣基金主要投資于貨幣
市場工具,其投資對象被嚴格限定在一年期以內(nèi)國債、中央銀行票據(jù)、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yè)債券(AAA級)、同業(yè)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之中,這些金融工具因期限短、流動性強、信用風險小而被視為“準貨幣”(cash equivalent),風險極低。此外,雖然貨幣基金不承諾保本,但從歷史數(shù)據(jù)看,國內(nèi)市場貨幣基金十數(shù)年來出現(xiàn)單日虧損的情況屈指可數(shù),兩日以上連日虧損的情況更是前所未有。
而對“PV寶”而言,顯而易見,其投資對象(光伏電站)無論是項目本身風險(如電站質量、限電等),還是項目建設主體的信用風險,均遠高于貨幣基金。因此,基于光伏電站項目更高的風險溢價,“PV寶”投資者會要求比余額寶更高的預期收益(資金成本)。